喜迎全会•回眸2024丨泉州:重心下沉监督提效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1-10 11:00:00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荒地变成聚宝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真是暖到我们心坎里了!”岁末年初,石狮市祥芝镇大堡村里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在当地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大堡村15亩被私人占用的集体土地被清理收回,并用于建设职工服务中心,增加了每年120余万元的村财收入。这些收入将大部分用于村民医疗养老保险续保、困难补助以及奖学金发放等,引得村民们一片叫好。

乡村振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2024年,泉州市纪委监委牢牢把握乡村振兴这个“国之大者”,坚持重心下沉,坚守人民立场,以做强基层监督为指引,加强对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地落实,以有力监督护航乡村振兴。

鲤城区纪委监委借助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助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工程阳光廉洁建设,图为改造后风景优美的金龙街道龙岭社区,为乡村旅游增光添彩。(龙岭社区 供图)

盯问题、促履职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现在不仅水压稳了、水量大了,水也更干净了,我们终于喝上了放心水!”近日,德化县美湖镇纪检监察干部走进洋田村,村民老林拧开水龙头,高兴地介绍道。

农村饮水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此前,德化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农村供水问题,围绕农村供水入户、管网建设、运行管护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监督,发现部分村镇存在水质差、水量小、水压低等问题。县纪委监委通过发出工作提示、约谈提醒等方式,压紧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并针对资金筹措难、村财薄弱的堵点难点,协调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进行会商,着力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丰泽区纪检监察干部在果蔬采摘园与果农交流,了解特色产业政策落实情况。(陈清贵 摄)

乡村振兴领域政策多、项目多、资金多,监督事项广、问题多、难度大。泉州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的“家底子”、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的“钱袋子”、涉农项目资金审批分配的“印把子”,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和贪污侵占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以有力监督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增强基层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晋江市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领域项目招投标、资金拨付、监理验收等廉洁风险点,注重发现截留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一年来,共清理问题合同2657份,收回被侵占、未登记的村集体资源资产217宗,用实实在在的监督成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

搭平台、畅渠道

多维赋能精准监督

2024年4月,泉港区委巡察二组通过“码上巡”收到群众举报,反映后田村书记刘某违规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等问题。巡察组联合镇纪委监察组进行核实后,将问题线索移交区纪委监委快查快办,给予刘某党内警告处分,并推动案后整改,督促拆除违建物、完成基本农田复耕,有效消除不良影响。

为推动解决村级权力监督手段单一、监督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泉州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作用,强化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紧盯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全过程,深度赋能群众参与监督。探索将市委巡察“码上巡”二维码嵌入监督平台及微信群,督促村干部规范行权、廉洁履职,高效防治乡村振兴“微腐败”。

着眼打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内部监督渠道,实现与外部监督为主的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的双向互通,安溪县纪委监委探索建设乡村振兴智慧监督平台,设置村级工程发包、资产资源处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模块,依托平台预警功能,该县纪委监委通过数据碰撞比对,在海量信息中捕捉异常数据,精准开展监督执纪问责,为监督护航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南安市纪检监察干部在柳城街道某家庭农场了解惠农补贴发放情况。(黄文彪 摄)

为进一步激活基层监督“末梢神经”,泉州市纪委监委加强村级监督力量建设,试点开展村级纪检委员“五要”工程,推动村级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助力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发挥“近距离、全天候”监督优势,听民声、畅民意、解民忧 ,切实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补短板、管长效

释放基层治理效能

时值冬季,在惠安县瑞龙百香果生产基地,圆润饱满的百香果挂满枝头,熟香四溢,果农们正热火朝天忙丰收。

“收到补助款后,我们立即新建了苗圃大棚,赶上丰收季,产量一下子就提上来了!”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说道。此前,惠安县农业农村局一名工作人员因在涉农资金管理中履职不到位,受到党纪处分。针对该案件暴露出来的风险漏洞,县纪委监委发出监察建议,跟踪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对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追回撤项、多头补助资金114万余元,并针对性建立涉农资金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细化流程、明确权责,推动涉农资金监管规范化。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纪检监察干部到鱼虾养殖基地向工作人员了解涉农资金发放等有关情况。(苏诗霞 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涉农资金补贴事关乡村振兴底色,也关乎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成色。泉州市纪委监委扎实开展涉农资金骗补问题专项整治,坚持“惩、治、防”一体推进,持续推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监督责任有效贯通,让涉农资金真正惠民利民。截至目前,共制发纪检监察建议120份,督促建立涉农资金风险分级管理、项目资金联审联查、决策信息公开公示等制度机制240个。

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如何常态长效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让村民真正共享乡村振兴成果?洛江区纪委监委针对部分村民小组组财存放在个人账户、资金公私混用,时常引发矛盾纠纷的问题,向区农水局发出监察建议,推动在全区实施“组账村管”,实现全区39个村(居)民小组资金存入银行对公账户,并制定资金支出管理制度,确保村民小组所有资金纳入制度框架管理。

永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桃城镇环翠社区了解集体“三资”公开公示有关情况。(陈跃虹 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持续紧盯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化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推动破解制约乡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让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泉州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供稿丨泉州市纪委监委

文字丨何思微

编辑:周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