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操守在利害时
2023-07-24 09:00:0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这是林则徐《观操守》中的一段话,意思是:衡量一个人的操守看他在利害面前的抉择,衡量一个人的精力看他在饥饿疲惫时的表现,衡量一个人的气度看他在喜怒哀乐间的言行,衡量一个人的修养看他在纷乱诱惑下的行为,衡量一个人的定力看他在变故突发时的举止。

操守指人的品德和气节,古人多有明训,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等等。操守于人之重要,如木之根、水之源,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长期学习与修炼的结果。一个人操守的高下,尤其在关系到自身利害,要作出选择和取舍时,体现得最明显、最充分。

得失之间见操守。《庸闲斋笔记》载:清代陈其元在任青浦县令期间,城内有来报盗者,陈其元现场勘察后,定性为“劫盗”。第二天具补供词时,事主“又称是窃”,嗫嚅曰:“赃数无多”。陈其元也明白,“盗其咎重”,报上去自己受连累,可改盗为窃不符合事实。最后,他仍按盗上报,“得降一级调用处分”。报与不报,陈其元何尝不知哪种于己有利,可他不计个人得失,宁愿受罚,也要尊重事实。其正直无私的操守,令人肃然起敬。

公私之辨见操守。明代邵宝总督漕运期间,彭城有一粮长贪赃枉法,被邵宝查处。这名粮长为开脱罪责,托人给邵宝送去黄金一千两,请他高抬贵手,结果却遭到邵宝一顿训斥,百姓得知后称他为“千金不受先生”。在“利”与“法”、“私”与“公”的取舍中,邵宝秉持公心、坚守原则,不为私利害公法,其凛然正气、清廉节操震慑了不轨之徒,赢得了民心,至今为世人称道。

生死之际见操守。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蒋介石派亲信王震南到狱中劝降利诱。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革命信仰,生死抉择之间,恽代英毫不含糊地选择了后者,其作为正如他曾在《中国青年》创刊号发文所说:好人是有操守的;好人是有作为的;好人是要能够为社会谋福利的。简言短语中,其精神境界跃然纸上。无独有偶,中国共产党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铿锵作答:“死可以,变节不行!”

观操守在利害时,一名党员干部人品好不好、党性强不强,在关键时刻,在特定的境况下,在对得与失、公与私、生与死的取舍中最见真章。坚持操守说到底就是与个人的贪欲作斗争、与外部的不良环境作斗争、与各种名缰利锁作斗争,只有战胜了它们,才是“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

《菜根谭》有云:“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真宰”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理想信念,它可以主导人的内心、左右人的言行。守住了理想信念,就有了为人从政的“主心骨”,就能明是非、知进退、有取舍,就能在诱惑面前不迷惑、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动摇,坦荡做人、廉洁为官、公心做事,永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操守。(于广益)

编辑:周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