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泉州人为国歌配器,被周总理批准确定为官方标准!
2020-07-14 11:54:47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

  6月12日,《国歌条例》经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正式刊宪生效。从此,国歌奏唱、保护和推广在香港有法可依。今年也是《国歌法》施行的第四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每个中国人的心都会激动不已,顿生力量。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都那么昂扬。

  说起国歌,大家都熟知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却不知道为它编配管弦乐总谱的是有着“人民音乐家”称号的李焕之。

李焕之为国歌配器

李焕之像

  李焕之(1919-2000),出生于香港,祖籍福建晋江池店,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1938年,19岁的李焕之毅然决然放弃继承家中的商行,背着全家人、怀着满腔热血,长途跋涉到达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他以歌为戈的革命生涯。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他用自己的才华,谱写出激昂振奋的音乐作品,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力量。

  1950年,李焕之开始探索为国歌配置和声,第二年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团,赴东欧各国巡演时,第一次为国歌编配了管弦乐总谱。1953年,中央指示要组织作曲家为国歌编配一份标准的管弦乐总谱。源自对国歌的热爱,李焕之情不自禁在钢琴上摸索适合国歌的一些和声语言。经过审听、讨论和评定,1954年,李焕之为国歌编写的和声和管弦乐队配器及钢琴伴奏谱脱颖而出,由周恩来总理批准确定为发放到全世界的正式版本,成为现今在全世界通用的法定版本。

  然而,李焕之为国歌编配合唱与管弦乐总谱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低调的他鲜有与国歌一起被提及。三十年后,他的长子,国家一级录音师李大康在录制国歌立体声版本时,才得知该管弦乐总谱是他父亲的作品。

1999年,李焕之(左)与长子李大康聊过去的事儿

  从1935年开始创作歌曲,李焕之的创作生涯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等几个阶段,他的作品展示了他音乐人生之旅的心路历程,也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和光辉路程。其中,《社会主义好》《汨罗江幻想曲》《东方红》是家喻户晓的歌曲,深受群众喜爱。他曾多次为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进行总谱整理、订正,他创作的管弦乐《春节序曲》已成为每年新年音乐会上的必演曲目,成为全球华人春节的共同记忆。

1954年6月,李焕之在北京石板房24号开始构思创作《春节组曲》

  1995年,在纪念《义勇军进行曲》创作60周年的大型盛典音乐会举行之际,李焕之说:“我能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歌编配管弦乐总谱,这是一个音乐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我也为此感到无上荣光!我相信,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歌将永远与国旗、国徽一起,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激励着我们万众一心,向着光辉的未来,前进!前进!前——进——进!”

李焕之在桥儿沟教堂门前组织排练合唱

  为了近距离缅怀这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让更多的泉州人了解李焕之、走近李焕之,通过他的音乐激发大家爱国爱乡的情怀,晋江市在池店镇池店中心小学科技楼四楼设立了李焕之纪念馆,并将馆内资料分为“情系桑梓”“奔赴延安”“献身音乐”“音乐之家”等十多个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资料,大家可以深入地了解人民音乐家李焕之先生被音符串起的不平凡的一生。

1985年,李焕之在音乐会上指挥合唱

  “七个音符,一部人生”,李焕之在八十岁生日时随手写下了这样的人生总结词。从16岁创作首部曲谱《牧羊哀歌》,到81岁离世前的最后一首作品《大地之诗》,在65年的音乐生涯中,李焕之共创作了三百多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撰写了三百多篇音乐理论文稿、二十多万字的《作曲教程》专著,留下了珍贵的遗产,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昌盛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是人民的音乐家,也是家乡人永远的骄傲。

  来源 | 《李焕之音乐文论集》《乡音寄怀》《七个音符 一部人生》

  制作 | 泉州市纪委监委 晋江市纪委监委

 

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