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泉州华侨孝廉故事】陈清机:实业救国的华侨骄子
2020-03-03 16:34:07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委

  他一生闪耀民主共和的光芒,在晋江安海打响“辛亥革命”福建第一枪;实业救国,建成全省第一条民营公路,率先进行了农业、矿业现代化探索;心系桑梓,重教兴学、关心百姓疾苦,兴学堂、建医院、办慈善,是爱国侨领的典范。他艰苦朴素的创业风范,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他,就是晋江安海的陈清机先生。

陈清机

  人物简介

  陈清机(1881年—1940年)又名火萤、经纶,号穆亭,晋江安海人。青年时期东渡日本经商,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陈清机一生爱国,先后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讨袁斗争。陈清机通过募集侨资或以独资的方式,发起创办闽南泉安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安海电灯电力公司、泉州安海桥西垦殖公司等多项实业,致力于公路、码头、电力等公共设施建设和矿业、农业开发,为家乡建设和民生发展贡献良多。1940年7月,陈清机病逝于菲律宾,周恩来、林伯渠等中共领导人致电悼唁。

  革命先驱:打响“辛亥革命”福建第一枪

  清光绪七年(1881年),陈清机出生于晋江安海。清朝末年,国弱民穷,陈家无法独力抚养家中孩子,即把刚十岁的陈清机送给其姑父王春牧抚养。姑父对乖巧伶俐的侄儿疼爱有加,送陈清机入私塾读书。陈清机不负家人厚望,勤奋努力,两年内即把私塾先生半箱线装书啃完。

  之后,在姑父王春牧的资助下,陈清机在安海开设了“鸿泰”干果店。光绪三十一年初(1905年),他搭乘了外国货轮东渡日本,侨居神户。那年,孙中山先生正在日本宣传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思想。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一腔热血的陈清机毅然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陈清机走上反封建专制的革命道路,至死不渝地实践孙中山先生的救国纲领。

  1924年,孙中山北上,取道日本,陈清机于日本神户主持欢迎仪式,前排左起第八为孙中山、第五为宋子文,第六为戴季陶、第四为陈清机。

  辛亥革命前夕,陈清机受组织委派,回到晋江,与闽南同盟会骨干许卓然、陈少宝等人开展秘密活动。他们组织“革命军”,时刻关注时局,伺机而动。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安海终于引发焚毁清朝安海衙门事件,打响“辛亥革命”福建的第一枪。

  华侨大学离休教师曾平晖介绍:“安海暴动也让民众知道了满清统治者只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不堪一击。安海暴动的消息惊动了福建省,引起了福建满清统治者的惊恐,也对全省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之后,福州、泉州等地也陆续爆发革命。

  开路先锋:建成全省第一条民营公路

  辛亥革命成功后,国家建设问题便成为孙中山思考的中心,实业救国的思想日臻成熟。“发展实业,乃振兴中华之本”,实业建设是救国的根本之道。陈清机在日本经商,与人创设建东兴行,经营棉织品和杂货。身在异国他乡的陈清机亲眼目睹了日本工业和交通的发达,深受启发。“今我国内政不修,道路、卫生以及种种事业都不讲究……鄙人对于我国交通之不便,思之辄觉痛心,以非谋建筑道路,诚不足以应时代潮流。”陈清机决心返回家乡安海发展交通道路。

  1913年,满怀实业救国理想的陈清机,发起了“闽南摩托车路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处”。晋江市历史文化研究总会副会长高俊仁表示:“1914年7月,陈清机开始购地筑路计划。但因当时军阀混战、封建势力的横加阻挠及其他因素,致使筑路的计划成了泡影。”此后,又因参与反对袁世凯专制活动,受到袁属军阀通缉,陈清机被迫再次东渡日本。

  1919年,闽南靖国军第二路军进驻安海,时任司令许卓然电请陈清机回国主持路政。同年4月,陈清机偕旅日华侨商会会长王敬祥一齐回国,在安海创办全省最早的民办汽车运输企业——闽南泉安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聘请留英的工程系硕士雷文铨为总工程师。“当时困难确实很大,主要是在征土地和资金问题。征地需要取得这一片土地所有农民的同意才可以,在土地就是农民生命的年代里,征地难度可想而知。”高俊仁说,“闽南泉安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首创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得到公路沿途各乡村农民的理解和支持。

  而为了招募资金,取得华侨的大力支持,1921年4月,陈清机亲赴菲律宾向马尼拉、宿务、怡朗等地华侨招募股份,最终取得当地华侨的支持,获得投资巨款。公司原始股为1250股,其中华侨、侨眷的股份占80%。泉安公路自1919年7月动工兴建,采取“筑好一段通车一段”的方法,至1922年6月1日全线完工,总长27公里,这是我省第一条民营公路。

六角亭,建于1935年的泉安公路候车亭。

  公路开通后,闽南泉安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改称民办泉(泉州)安(安海)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泉安公司”)。此后的短短几年间,泉安公司又创建了青阳至石狮、安海至东石、石狮至浦内、安海至八尺岭、灵水至石狮、瑶琼至双沟、安海至小盈岭以及泉州至后渚等多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6公里,并在东石港口建设码头,实现公路海运联运,有力地促进了泉州公路运输网的形成,对泉州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抗战期间,为了统一调配,当地政府曾想把泉安公司收为国有,但遭到公司董事的极力反对。”收藏有泉安公司大部分档案的晋江收藏者吴伟新介绍,身在国外的陈清机写信希望公司董事以国家大局为重,放弃争权夺利,体现了陈清机大公无私、爱国爱乡的崇高情怀。在回复时任公司副董事长李丹臣的信中,陈清机写道:“凡属政府所需,在此国难期间,咸宜悉力以赴,无论如何牺牲,亦非所计,倘有国贼欲乘机打劫,扰乱交通,破坏华侨爱国运动,将来决与国人共弃之。”为了纪念陈清机的功绩,泉安公路的第一座大桥被命名为“清机桥”。如今这座桥还在,虽气势不再,但此桥却是那段辉煌岁月的有力见证。而陈清机也终身担任了泉安公司的董事长,致力于公司的发展。

  实业大家:进行农业矿业现代化探索

  既然路已经通,那么怎么才能致富,受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陈清机深知国家要富强,就要靠发展实业。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20世纪初期,陈清机打破藩篱,率先进行了农业现代化探索。

  1926年,陈清机任安海市区区长。次年,他在晋江大宅投资创办“陶倚畜牧社”,意在培养和推广畜牧良种,以利于农副业的改进与发展。1929年,陈清机又在南安县康店垦地400多亩,创办规模较大的“泉州安海桥西垦殖公司”,同时,他从日本等地引进桑苗、果树、莱克亨鸡、长毛兔等优良品种以及购买小型拖拉机、抽水机等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陈清机曾说:“亲身致力农垦为民前锋,冀期早日实现衣食住行四大政策。”“以符我先总理(指孙中山)在日本演讲时所说的‘日本人能做得到,我中国人也能做到’的誓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清机兴办的农场成功地培育出多种优良的动植物。据陈清机的孙子(实为继孙)陈德贤生前介绍:“当时栽种的水蜜桃,单果就有半斤重,陈清机便将其命名为‘爱国桃’,进行单果包装。水蜜桃的包装纸,上印宽口小竹篮,提把下顺着弧度一行写有‘泉州安海桥西垦殖公司种植部出品’,中间四个小字‘实行生产’,篮子里面,放着一个硕大的桃子写有‘爱国桃’字样。主题突出、构思新颖,绝不亚于现在的创意广告。”

  除了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陈清机锐意进取、大胆实践,又将实业救国的步伐迈向了矿业。1932年初,陈清机聘请了台湾籍技术人员到安海及邻县探测矿产,并编写探矿报告和开发计划。当年11月,即发起创办“安(溪)南(安)永(春)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后因十九路军反蒋失败,随“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被解散而中止。1935年,李宗仁及广西省政府曾邀请陈清机到广西桂林,欢迎陈清机到广西投资办厂,并商谈发动华侨投资事宜。1937年,陈清机投资5万元,在广西上林县黎口隘创办“陈清机金矿公司”,并在宾阳县设立公司办事处。矿厂创办初期,陈清机亲自带领员工去探矿,常往返于广州、广西等地,并深入到山区。后因日寇迫侵,日机狂轰滥炸,以致人员疏散,工程不得不弃废。

  兴学楷模:开创了闽南办学之先河

  虽然陈清机只念过两年私塾,但他却十分重视教育。1907年,他在家乡安海参与创办“养正小学”,并长期担任了养正小学副董事长,此后,每当养正小学经费不足,陈清机都极力支持。1927年,陈清机等人又积极推动,在养正小学的基础上,创办了养正中学。1929年,陈清机捐赠养正中学图书馆《万有文库》全套,为当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百科全书。时隔90年,而今在晋江养正中学的图书馆内仍然藏有此套丛书,每册都盖有“陈清机捐赠”的图章,所存目录卷首“序”中,特别印有添置这套全书经过的详细记载,和养正学校的历史。晋江养正中学党支部书记颜建增表示:“在那个教学资料极为匮乏的年代,这套百科全书极大地丰富了养正学校的图书馆,为提高养中、养小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清机捐赠养正中学图书馆《万有文库》全套(养正中学 供图)

  在那段历史时期,养正小学的创立,可以说,开创了闽南办学之先河,对于推动当地侨办、商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后20多年间,安海兴起了办学热潮,1万多人的小镇,竟然涌现近20家学校,再现了“家书诗、户业学”的盛景,琅琅书声遍安海的独特文化景观。高俊仁介绍:“当时整个晋江地区,除泉州市内,均没有初级中学。随着安海众多小学的开办,逐年增多的毕业生,却无法进一步深造,这就形成大部分学生小学毕业后即结束学业。1927年,时任养正小学校长李永洞先生,会同地方有识之士发起组织养正中学校董会,陈清机积极参与,这才创办了养正中学。”养正中学于1928年2月批准立案,定名为“私立养正初级中学”,学制三年。最初教室设在养正小学的主楼楼上,后迁进“周五福堂”,以陈清机经营的泉安汽车公司,与五谷同业公会共同承担学校的初期经费。同时,陈清机建议,每年拨出一定款项作为补助养正中学的一部分经费。

  然而,养正中学创办之初,正值战火纷飞、民生凋敝之时。其设备简陋、校舍狭小、经费拮据、条件艰苦,四年之中五易校长——他们皆认为难有发展前景。至1932年,时任该校校长的俞贵元不畏艰难,开始筹谋养正中学的长期办学计划。1936年,陈清机又与桂华山联名邀请俞贵元校长,南渡菲律宾劝募学校建设资金。俞贵元抵达菲律宾后,陈清机等对其热情款待、慰勉有加,并共同商定募捐对象,一一具列名单,逐个敲定。数月间募得捐款万余元,即在“五福堂”后再建一列教室,添置新教学设备,为养正中学的生存与发展,作出非凡的贡献。

  此外,陈清机还与秦望山、许卓然、梁披云等,创立黎明高级中学(即黎明大学前身),与马来西亚华侨庄希泉创办上海曙光女子学校。1939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陈清机从菲律宾汇款3万元施赈于安海、泉州。

  医卫范例:创办安海民众医院

  陈清机出身贫苦,他十分同情百姓疾苦,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除了经常捐资救济困难群众外,在安海,他还成立了许多的慈善机构,帮助了很多人,“1927年,陈清机就创办了饗保堂,饗保堂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对本家人做慈善、献爱心,一个是对外,主要是对贫苦的人进行救济。”华侨大学文学院退休教师陈增瑞表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安海的医疗条件还十分落后。遇有大病,贫苦百姓医治无门、坐以待毙的事情时有所闻。目睹现实惨状,陈清机认为应推行新式的科学医疗,才能有效地解除劳苦民众的病痛。为彻底改变家乡落后的医疗状况,陈清机创办了安海民众医院,这是安海首家民间医卫组织。在陈清机的倡导下,街上商人和各境慈善者纷纷捐款,购置医疗设备、资助药物,不久就正式开诊。设在石狮巷内陈氏祠堂的安海民众医院实行“免钱医病”,深得广大劳工、贫民的拥护。据陈德贤生前介绍:“曾听附近的老居民说,当时患者众多,每天都有两三百人次。‘义务为老百姓医病’消息传开,实惠的医疗诊治让邻近的乡村如南安县大盈、水头一带的患者也慕名而来。”

  然而,当自己一手创办的安海民众医院正在救治更多人的时候,陈清机却身染重疾,于1940年7月22日在异国他乡——菲律宾碧瑶病逝。为了纪念陈清机生前为国家、为家乡所作的贡献,菲律宾的华侨团体和侨胞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葬礼,此外,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其题笔“硕德耆老”,李宗仁唁电其“急公好义”,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林伯渠等人也为其致悼唁。同时,在故乡安海,人们也为其举行了告别仪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机桥在漫长的泉安公路上略显渺小,养正小学、养正中学也几度翻建,不再是当年模样,但位于安海石狮巷45号的陈清机故居,至今依然完好地保留着闽南建筑特有的风貌,尤其是厅堂上的楹联和匾额处处透露着主人家的不凡。“暂止飞鸟将数予,频来语燕定新巢”,大门楹联出自章太炎先生亲笔。大门两边的墙上镶嵌四块雕花青石板,上面题刻林森、于右任、杨树庄、丹初等名人为其故居落成而书写的诗文。下厅大门上方悬挂“天下为公”的匾额,是时任孙中山先生机要秘书戴季陶手笔。

陈清机故居

  作为陈清机的后人,陈德贤对陈清机故居的保护不遗余力。陈松年(陈德贤之子)回忆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故居楹联和名人题刻曾面临破坏的危险,父亲事先用泥巴把楹联和石雕题刻糊起来,才保留至今。时至今日,观赏陈清机故居的楹联和题刻,还隐约能看到当年留下的泥巴痕迹。2007年,晋江市人民政府将这座故居,列为“晋江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将陈清机宅,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让先人爱国爱乡、开拓创新的精神代代相传,陈松年每年都会定时对故居进行修缮,他对记者说:“如果有机会,我想把故居对外开放,让这里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专家点评

  ■吴金鹏(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文博研究员)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华侨为革命成功之母”,这是对华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巨大贡献的赞誉,在泉州华侨中,旅日华侨陈清机就是辛亥革命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之一,从青年时代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在故乡安海领导安海暴动,打响辛亥革命福建第一枪,以实际行动在福建率先参与和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提出“中国实业应如何发展?首先道路建设”的纲领。陈清机率先响应,将日本发展经济理念、技术并筹集资金,带回故乡,倡导“实业救国”,推动安海近代化进程,多个项目在福建、在闽南都是首创。充当开路先锋,建成福建省第一条民营公路——泉安公路,成为福建公路交通的创始人;改造安海三里街并改名为中山街,开闽南乡镇街区改造建南洋骑楼的先河;关注民生,发展教育,开福建华侨办学先河;注重医疗,创办慈善机构和民众医院,开“免钱医病”的风气。

  陈清机情系桑梓,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忠义报国,坚定信念,践行“三民主义”是其光辉的一生;为推动家乡发展和实业救国,是一份心系民族复兴的精神财富。在泉州侨领中独树一帜,成为典范,他的家国情怀彪炳史册,影响深远,在泉州华侨中代代相传,为后世所颂扬。

  (泉州晚报记者 陈森森 通讯员 庄志阳 蔡荧莹/文 高俊仁/供图(除署名外))

编辑:周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