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晋江市纪委监委>要闻>
创新方法 融入真情 建立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群众工作之中
2020-01-05 16:45:5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考验着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创新方法,让思想政治工作走近群众

  你相信吗,党课也能成为“网红课”?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委党校萧山区分校4号楼的2楼大教室里,一曲《祖国之恋》开启了新一期“红色讲坛·周末党课”,这个“定时、定点、开放”的课堂迎来了第237批学员。

  “‘周末党课’面向党员干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各界人士开放办学,除了单位组织人员以外,还有不少是自主报名参加的,大家学习热情很高。”“周末党课”的具体负责人郭凯钧介绍,“周末党课”定在每周五上午,一位讲师,一批学员,一首红歌一堂党课,已连续开讲6年多,雷打不动。

  来自瓜沥镇渔庄村的沈元虎就是其中的一位忠实“粉丝”。尽管路有点远,他每周坐一小时公交,期期到场,没有落下一次课。“这一期宣讲的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听了以后更加体会到我们国家治理的伟大,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翻开他的本子,密密麻麻都是笔记。

  吸引沈元虎的,不止是授课的内容丰富,还有授课的方式创新。讲师在台上不是采用灌输式的空洞说教,而是运用群众语言,有的放矢。

  “追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题中之义。”授课老师的话紧紧抓住了听课群众,“但真正的共产党员绝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为全人类谋福利。只要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我们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努力地去做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我们就是在为共产主义奋斗!共产主义并不虚无缥缈,它就在我们身边。”

  不止沈元虎一个人,“周末党课”有一批固定的学员。“想听谁的课,想听什么样的课,只要我们有需求,‘周末党课’一定会满足。”学员赵根盛说:红色讲坛好,国歌高唱冲云霄;红色讲坛好,老师讲课水平高;红色讲坛好,环境幽静静悄悄;红色讲坛好,服务热情又周到。

  党课成了“网红课”,杭州市的做法充分证明了一点——把党的宗旨和群众需求联系起来、把政治理论融入生活化的语言,思维的创新,使得思政工作在和群众打交道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党课,只是思政工作与群众工作结合的具体形式之一,更多地方因地制宜,创新多种形式,让理论宣讲活起来,让思政工作走进基层,走到群众身边。

  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东瞿村,鼓书艺人刘千成利用“大鼓书”这种形式为当地群众宣讲党的惠民政策。通俗易懂的唱词,配合精彩形象的表演,引来了一片欢声笑语。

  “这样的宣讲很接地气,不光看了演出,还聆听了党的方针政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样的讲课很有趣,一点都不枯燥。”社区居民董晓燕告诉记者。

  为了让每次宣讲都能接地气,庐阳区“一线为民”宣讲团打破常规宣讲模式,采取“面对面”“零距离”的办法,将宣讲场所由会议室搬到社区、公园、车间,用群众熟悉的事例、语言来传播党的理论政策,把党的最新声音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快板、小品等文艺形式,使群众既愿意听,也能听进去、记得住。

  宣讲团成员、庐阳区畅园社区党委书记王志平经常深入低保户、高龄老人等弱势群体家中了解困难群众需求,把理论宣讲与征迁安置、文明创建、为企为民服务等各项重难点工作相结合,让党的理论政策融入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宣讲内容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政策法规,从党的惠民举措到生活常识,应有尽有。

  融入真情,心贴心打通“末梢神经”

  一个月前,福建省石狮湿地公园落成。湿地中鸟鸣不断,景色怡人,别具一番风味。

  游客不会想到,如此秀美的风景,是石狮市整治围堰的成果。湿地公园所在的蚶江镇水头村,村民曾经围堰养殖螠蛏,严重威胁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安全。整治围堰,不亚于“断”了6000多名村民的生计,牵一发动全身,基层治理平稳的局面可能被打破。

  早在几个月前,王老伯是围堰拆除的“反对者”,“围的堰、种的蛏子,哪样不是本钱?”“祖辈这么过活何尝不可!”入户走访中,王老伯口中的“本钱”“过活”背后是一本“经济账”。

  “围堰、围堰,以牺牲环境代价换来的蝇头小利实在不划算,说到底大家担心利益受损!”从群众的“忧心处”着手,各级干部进村宣传政策,把相关的海域使用、湿地保护法规、案件通报、补偿补助方案等“方子”送入户。

  抓住“关键少数”,镇里召开水头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老年协会座谈会,集中观看专题教育片——《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违建整治始末》。

  “补偿款在哪?”蚶江镇纪委对围堰养殖区补偿款的登记、核对、公示等各环节进行监督,组织一轮轮入户回访,解答村民关于补偿款发放及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问题,“解忧”药方在一次次走访中愈加“细腻”。

  翻开入户干部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生态环保相关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的宣传要点,圈出了对勘察测量、计算评估、补偿款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大家担心利益受损!我们已经制定了专门的围堰拆除补偿办法,同时也配套了相关的转产转业政策,还将把整个湿地打造成滨海湿地公园。”

  用真情强化服务,用脚步丈量民情。

  历时三个月!一点一点“打通末梢神经”,一点一点消解掉“无形的心墙”,围堰全部拆除完毕,兑现各类补偿款和转产转业补助,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修复,福厦高铁客专石狮水头段也得以顺利推进,成就生态安全和群众利益维护的“两全其美”。

  “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才能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泉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朋好友,带着感情解疙瘩、增共识、促工作,做到既引导群众,更赢得群众。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很重要的就是坚持真诚友善的态度,让思政工作既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更不是居高临下的以势压人,而是感情的交流交融、思想的碰撞统一。

  今年5月份,安徽省枞阳县金社镇纪委收到老丁的一封信,举报该镇枫冲村村干部存在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

  “我们去村里核实,发现不存在违纪行为。”金社镇纪委书记乔润生很费解。

  经过了解,2011年老丁在村里兴建服饰服装厂,按照村里的“土政策”,交了一笔5000元的“保证金”,约定投产后收回。可村班子新老交替,“保证金”成了没人管的“历史遗留问题”。老丁这才“策划”了这起信访举报。

  问题弄清楚了,但化解信访矛盾关键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县里和镇里的工作人员多次来到老丁的服装厂,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纾解怨气,并督促枫冲村尽快退回“保证金”。

  “其实,不是钱的事儿。只是村里好像没这回事,也没一个村干部找我,一时气不过,我就想着举报。”老丁的心结打开了。

  7月初,“保证金”一分不少地回到了老丁的手中。“以后不管有事没事,咱们都多交流,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呀。”镇纪委干部说。

  “很感谢你们。村里面不仅退回了保证金,还帮我找政策。现在我成了‘扶贫车间’,我和村里双赢!”老丁乐开了花。

  把做好基层干部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化解基层信访矛盾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越来越多地方主动出击,从心灵慰藉入手,关注心态情绪、关切心理诉求、关怀身心健康,化解群众心忧,打开群众心结,敞亮群众心灵。

  建立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群众遇到的问题很现实、很具体,如何让思政工作真正落到基层、惠及群众?还要靠接地气的制度设计。

  搬出一张凳子,斟上一杯热茶,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调委会驻所调解室,茶香暖人、情理更服人。一场历时4个月、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赔偿纠纷,终于通过金牌调解员们10次集中调解的“水磨功夫”达成和解。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群众讨论起这个事情,支持调解的占大多数。”负责调解的工作人员说,“这说明我们思想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里去了。”

  金井镇的这个调解室,是泉州市公安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示范点。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正是该镇探索实行的“3+1+N”调解机制。“3”,即派出所、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1”即法庭;“N”即由人大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社会贤达等各界人士组成的顾问团。

  “这个机制主要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各个领域各个专业调解员的作用,把问题核心找到,把矛盾疙瘩解开,彻底做通群众工作。”金井镇分管综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张建元介绍,这样的“多方联动、点对点化解”,成功让327起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极其考验基层的组织力、治理能力和矛盾化解水平,做好思政工作必须用制度来保证。”金井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泉州市委部署“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正是着眼于此的一次精准施政。金井镇调解模式也通过泉州市委深改委研究,作为强基促稳工程中“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环节的具体措施在全市推广起来。

  为推进落实“强基促稳”,泉州市多次组织赴基层开展调研,全面摸排群众反映强烈、基层意见突出的共性问题,深度探究背后的制度性堵点,提出《“强基促稳”年度市级拟出台指导意见专项清单》,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县级及以下的制度供给,精准纾解基层痛点。比如,金井镇调解工作的典型范例,通过泉州市委深改委研究并印发的《关于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得以固化、提升,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复制推广。除此以外,泉州市还先后出台《关于加强老旧小区管理的指导意见》《泉州市加强村(居)社区专职工作队伍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等多份政策文件,有效破解一批症状在基层、病根在机制的深层次矛盾。

  如今,通过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这样的事例、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多。抓住基层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这个重点,以“心关怀”“心服务”为抓手,把纯粹的心理疏导工作提升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把心理疏导从文化建设领域拓展到社会建设领域,定标准、建阵地、抓队伍,从而拓展服务延伸,扩大示范效应。

  “党员、专职人民调解员走家入户,化解矛盾问题,努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基层和谐稳定。”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三里堡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杰说。

  该街道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网格化管理经验,推行“思想政治工作+人民调解”工作路子,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建立联络员调解机制,每个联络员分包一片区域的住户,定期上门走访谈心,收集问题信息,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19年6月,该街道对辖区五福东街违章建筑进行拆除,有一位居民一开始抵触情绪严重,3名分包联络员不厌其烦为其讲解政策、交心谈话沟通,最终该居民不仅主动拆除自家违建,还劝导其他群众要配合党的工作,为优化小区环境、提升城市面貌贡献力量。

  “做群众工作,就必须明白群众存什么‘疑’、有什么‘惑’,才能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跟群众说清楚。”陈杰表示,只有明白“由谁讲思政、向谁讲思政、如何讲思政”,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编辑:周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