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者 生于虑 成于务 失于傲
2019-01-18 15:38:0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习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出自《管子·乘马》。这句话用简洁朴素的语言系统阐述了谋事创业的诀窍,告诉我们做成一件事,往往产生于周密考虑,成功于实践探索,失败于骄傲自满。《管子》一书被认为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汇集了道、法、儒、名、兵等百家之学,内容庞杂,思想丰富。书中的这句话正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提出来,但其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却不只局限于一域。

  “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在古人看来,凡事都应反复考虑、三思而行,才能够事半功倍。《大学》指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在告诉我们周密考虑是干事创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庸》提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是说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思虑周全、做足准备。不止如此,“古之立大事者”还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对后辈阐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的道理;孙子告诫征战沙场的将领,“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王安石勉励后世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吕本中教诲为官之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然而,当前“有的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凡此种种,都是对工作缺乏思考的表现。我们一定要引以为鉴,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谋划全局、通盘思考,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害,才能把党和人民交付的事业做好。

  当然,做成一件事的关键不仅在于谋划决策,还需要有执行力和行动力,否则必将陷入“过缓则无及”的困局。因此,便有了“成于务”这第二点诀窍。这里的“务”指的是努力和实践。古代的鸿儒学士喜欢把道理寄托于生活的细微处,借此启发后人躬行实践。“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脍炙人口的名言最能体现“务”的意义。《论衡》中也提出:“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者,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这便是以建房和配药来进行类比,说明做事不能局限于“观望”,而应身体力行。还有,鲁迅以喝“酸辣汤”作比,指出“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更是让人醍醐灌顶、耳目一新。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等重要论述,正是当前我们共产党人所应坚持的工作作风。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古人云:“人生之大病,只一傲字。”因此,要真正做成一件事,还需时刻警惕“傲”这一顽疾,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五千多年来,“谦逊”的基因早已融入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这一点在古籍善本之中多有体现。魏徵说:“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到自己的地位高,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想一想江海在百川之下。朱熹说:“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这是把德行不足的人同古之君子对比,告诉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夜郎自大、骄傲卖弄。张廷玉说:“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这是将骄傲自满和谦虚进行对比,同“满招损,谦受益”等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老舍先生也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由此可见,“失于傲”的道理从古至今都没有过时。纵观近年来的重要会议和考察调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等字眼常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他曾指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事实上,我们国家40年的改革开放恰恰印证了“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立足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而后,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到了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我们只有继续念好“虑”“务”这两字口诀,警惕“傲”这一“人生大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谢毅)

编辑:王宇霆